从商城里购买了酵母。
酵母一包5克,落她手里也是没有包装袋的,她买了两包,四斤面一共加了十克。
加水后搅和了下,看着面前大大的面团,陈潇有点头疼。
这怎么也不像是二斤面能和出来的。
面对的如果是陈定水这样不精通厨艺的人,她随便一糊弄就过去了,甚至陈定水压根就不会发现哪里有什么不对。
可尤氏是什么人,几岁就开始踩着凳子在厨房里干活。
她哪是陈潇能随便糊弄的!
陈潇把和好的面放盆里醒着。
来这边看尤氏做饭。
他们自从发现三十多斤的铁疙瘩,就立刻去白铁匠家定了新锅新菜刀。
但是那些东西还没打出来,现在灶房里就只有一口锅。
尤氏先把猪板油切成丁,放锅里练油。
等板油都变成一个个小油渣漂浮在油上的时候,她把油渣用笊篱捞出来,又拿过油罐子,在里面放了些盐,把猪油一勺一勺舀了进去。
见闺女在旁边看的认真,叮嘱道:“刚熬出来的猪油烫,你别动这个陶罐子。”
陈潇认真点头。
不管原身是不是从小做惯了这些活计,也不管陈潇已经出嫁三年又回来了,不是小孩子。
在尤氏眼里,仍旧把她当个孩子叮嘱着。
实际上,在华国,二十岁的女孩儿正在上大学,是一群眼神清澈中透露着愚蠢的大宝宝。
从学校回来,大部分人都实打实的还是孩子,除了歪在沙发上喊妈妈,就是没钱花了喊妈妈,肚子饿了喊妈妈。
唯一一次喊爸爸还是在问:“爸爸,妈妈呢?”
也就只有她,十几岁突然失去双亲,没有妈妈可以喊,所有的事只能自己扛着。
可现在她又有妈妈了,虽然这个时代,管妈妈叫:“娘。”
“我知道了,娘亲。”
听见“娘亲”这俩字。
尤氏眼神晃了晃。突然想到了潇儿小时候。
那时郭氏还以为自己不孕,对他们都挺好,也时常帮她照看潇儿,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爹亲不如娘亲,潇儿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孝顺你娘。
那时候,郭氏还教陈潇叫娘亲。
郭氏跟她说,见人家外面大户人家的女儿,小时候叫娘亲,长大了叫母亲,感觉比他们村里叫的好听。
谁能拒绝的了女儿甜甜的喊娘亲呢。
尤氏嘴角的笑意压都压不住,瞥了陈潇一眼,佯怒道:“人家小姑娘才叫娘亲,你都多大的人了,还跟娘撒娇,不知羞。”
“那我不管,反正我就是叫,娘亲娘亲娘亲。”
陈潇作势还要亲尤氏的脸。
尤氏轻轻弹了她脑袋瓜一下,把她抱在怀里,轻轻拍她后背。
陈兮送大米了回来,闻到一股子糊油味,看见灶房里抱在一起的两人:“什么味,是不是糊了?”
“啊,我的锅!”
尤氏反应过来,放开陈潇,忙往锅里加水,手忙脚乱。
陈潇见这是个好时机。
端着面盆跟尤氏说面发了。
尤氏慌乱中打眼一看,的确发酵至两倍大了。
可是也太快了吧!
可能是天热起来的原因。
这么想着。擦擦手就要来蒸馒头。
陈潇说:“娘,你继续炒肉,我来弄馒头。
我把馒头揉好,先醒着,等你做完菜就可以蒸了。”
尤氏一想有道理,就同意了。
陈潇见过了关,开开心心的把面桌子摆好,开始揉面。
她发现忘了留防沾的面粉。
不过没关系,她抖搂抖搂装面粉的袋子,多少也抖出来一些。
把这些面粉放篦子上防沾,够了。
其实从她和好面到这会儿,一共也就二十分钟,面只发了一点点。
不过她从华国短视频学的另一种蒸馒头的手法,就是和好面,不用等面粉发酵,只要醒十分钟就直接团馒头。
团好馒头放篦子上醒发半小时。
再放蒸笼里冷水上锅,再醒十多分钟再蒸。
这样蒸出来的大馒头蓬松暄软,跟发糕似的,特别软和。
尤氏要炒五花肉,少不得还得煸点油出来。
然后加入竹笋干一起炖,炖的肥肉烂乎乎,一咬就弹牙才好吃。
炖好了这个,还要另起猪瘦肉下锅,快炒熟了再加小青菜。
加起来正好得差不多一个小时。
时间倒是正好。
尤氏却嫌慢了,不住的嘟囔,不知道他们在白铁匠家打的那些铁家伙,啥时候能打好。
一个锅子,平常吃饭还能对付。
要是吃点好的,或者招待人需要做好几个菜,只能提前做好,或者另起炉灶。
不然就只能慢慢等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