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
搜索

第167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方为李翊行事之 (第1/6页)

第167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,方为李翊行事之风

王朗是徐州本地人,他的家乡说来也巧。

正是李翊的封地,郯县。

也就是说,严格意义上讲,李翊算是王朗的宗主。

纵使王朗是徐州旧臣,李翊的前辈,也没法在李翊面前摆谱。

“王公请上座。”

与王朗预想的不同,李翊并没有太大的架子,直接便邀请他入座了。

王朗谢过,开门见山道:

“想必君侯已知朗此来之意,今豫章有倒悬之急,百姓有累卵之危。”

“我闻君侯受刘将军重托,总督淮南军务。”

“现在只有君侯能救豫章。”

微微一顿,又接着补充说道,“今豫章太守华歆华子鱼,愿举城献予君侯,为徐州荫庇。”

“从此赴汤蹈火,在所不辞。”

这是一套标准的政治话术。

说的比唱的好听,先把你的兵马忽悠过来再说。

李翊保持了一个政客的冷静,澹澹说道:

“不瞒王公,刘将军付我以淮南军政大事。”

“今豫章远在扬州西土,我实不欲出兵干涉。”

这……

王朗没想到李翊会拒绝的如此果断。

正当犯难之际,李翊却又突然话锋一转。

“不过若是华府君真希望我来保全豫章也不是不可以。”

“愿闻!”

王朗连忙追问道。

“我派人前去协助华府君处理豫章军政,之后豫章军国大事,俱要先与我徐州大员相商。”

“未审王公尊意如何?”

王朗一凛,明白了李翊的意思。

说是协助华歆处理豫章军务,不就是想让华歆把豫章的军政大权交出来吧。

李翊不想亲自下场,掺和豫章事务,尤其还涉及到刘表与孙策之间的战事。

但如果能够派人接管,采取自治。

那么即便将来保不住了,对徐州也没什么损失。

何况,李翊的战略目光放得长远,江南之地,早晚是要收的。

既然如此,正好拿豫章一地做个实验。

这个“实验”是李翊筹划了很久,但一直不太好明试。

因为不论是徐州还是淮南,都是重点发展的地方。

时间紧迫,乱来不得。

李翊为了求稳,就不在淮南、徐州采取实验。

而豫章不同,这里是瘴地,人口本来就少。

派人前去接管,然后自治。

不管最后实验失败与否,都于徐州损害不大。

若能成功,将来也有个借鉴。

“……怎么样?王公考虑的如何。”

见王朗沉默不言,李翊再次出声询问。

一旁的侍从大声说道:

“汝可速速决断,郯侯日理万机,哪有功夫专伺候你一个?”

王朗皱起眉,暗想他与华歆本就不是贪图权贵之人。

向河南求助,本就是为了站队,好得以在乱世之中明哲保身罢了。

既然李翊肯派人来接管豫章的烂摊子,又有什么不妥呢?

“若君侯果真愿派人来豫章,我想华府君必无相拒之理。”

王朗开口说道,“饶是如此,君侯也该遣军士前来驻扎。”

言外之意,王朗希望李翊多多少少派点兵过来。

他们也好求个心安。

毕竟豫章国小民弱,来找徐州就是寻求庇护的。

“……嗯,该当如此。”

“我会从淮南调一千精兵,前往豫章驻守。”

一千人……

王朗皱起眉,暗叹有总比没有好。

一千的精兵,主要起到一个威慑作用,因为代表着徐州亲自下场。

这对李翊而言,养一千人在豫章是可以接受的支出。

再多就不行了。

刘繇死后,他的部众其实是自己归属到了华歆麾下。

因为华歆本身名望就高,又爱民如子,很受推崇。

所以当刘繇部众归附华歆之后,华歆手上其实已有万余部队了。

但华歆将他们遣散了大半。

一是因为华歆没有割据之志,二是因为豫章太穷了,华歆根本养不起。

如果李翊派兵前去驻守豫章,那驻守多少人,淮安方面就得出多少钱粮。

秉着贵精不贵量的原则,李翊只打算派一千人前去驻守。

“未知君侯打算派谁前去豫章?”王朗再问。

李翊站起身来,目光逡巡一圈,随后也不问众人意见,直接点名道:

“子义,便由你去豫章,协助华府君督管豫章军政。”

太史慈在众人之中被李翊点到名号,有些诧异。

连忙站起身来,拱手道:

最近更新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