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3章 杂交水稻,枇杷果
“老三,县里和公社对你还是蛮不错的。”
方平特意舀出来一壶酒,今天的事情对他的冲击很大,让他觉得与有荣焉。
说一千道一万,这些荣誉都是因为三弟搞出了良种,理应被人尊重。
“怎么就不错了?真要是这么看重小弟,就应该调他去公社或县里,吃商品粮。”
田桂花端着一盘菜从厨房走过来,听到自家男人的话,有些不以为然。
她觉得像小弟这么有本事的人,就应该当国家干部,总比陈麻子那些人有用。
“大嫂,不说这些,准备吃饭。”
方唯摆了摆手,他还没有昏头,明白自己压根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格。
方平瞪了一眼自家婆娘,想说点啥,最终还是没开口。
接下来的日子又恢复了正常,育种小组这边把一半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上面。
20亩试验田,全部都种植了【农垦58】粳稻。
由于稻种的潜力限制,这一季的产量很难再有所提高。不过考虑到以后的推广工作,该种还得种。
常规育种,大家熟门熟路,应付起来很轻松。
有几个成员跟着高青山学习林业方面的知识,方唯去听过几次课,然后不去了。
他没打算让自己成为全才,但了解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。
新品种的稻种还没有落实,吴茂盛几次写信来都是让他多一点耐心,一旦发现了好品种,会第一时间给他寄过来。
倒是吴茂盛再浙地的朋友写过一封信,详细询问了【农垦58】在湘南的培育情况。
这件事应该是吴茂盛告诉人家的,那人是浙地的农业专家,名叫孙振兴。
方唯回了信,并给孙振兴寄了5斤【农垦58】三代稻种过去。其实初代稻种还是对方寄来的,这份情他一直没忘。
在他的计划当中,不管是【南光一号】还是【农垦58】,开始大面积推广并取得成效之后,接下来的路有两条。
一条就是寻找更加优良的初代稻种,然后像【南光一号】一样进行传统培育。
另一条路就是开始研究杂交水稻。
杂交水稻的原理和基本方法他都很清楚,毕竟前世他是国内最好的农大毕业生,基础还是不错的。
经过这两年的实践,方唯对记忆中的知识进行了梳理,常常会有收获。
杂交水稻这条路比较难走,久久为功,没有十年八年的磨砺,很难取得重大成果。
“先做前期准备工作吧。”
方唯很快就不再纠结,准备从现在起努力寻找更多的野生稻种。
水稻,其实是自花授粉,也就是说水稻花还没完全开放时,雄蕊和雌蕊就已经成功授粉完毕。
所以正常状态下,水稻都是纯种。
没办法进行人工授粉,也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水稻杂交。
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,是利用水稻雄性的不孕性。
在前世,袁老爷子也是因为在野外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,从而开启了国内的杂交水稻事业。
这件事对方唯来说相对比较简单,毕竟前人已经走出了成功的道路,他只需要找到足够多的天然不育株样本即可。
至少不会走弯路。
早上。
方唯吃过早饭,和大哥打了声招呼,便背上背篓带着枪,朝着大山深处进发。
这样的寻找,仿佛大海捞针,所以他也不着急,只当是出来游玩了。
经过多天的搜寻,不惜长时间提高【探查】和【辨识】的属性,终于找到了6株野生不育株。
方唯将这6株植株种在了试验田的边缘,特意用标记隔开。
这些天然植株可以用来培育不育系,确保水稻雄性不育性能够转移到目标稻种之中,并能够稳定遗传。
“剩下的事情就是进行不育系的培育,到明年夏天应该可以进行杂交实验。”
方唯忙活完,便离开了试验田。
接下来他以寻找野生稻种的名义,每天早出晚归,在山里发现了不少好东西。
这天中午,他在深山里发现了一片枇杷树,树上结满了枇杷。
他摘下来一颗擦干净尝了尝,味道甜美,已经熟透了。
枇杷是当地人很喜爱的一种水果,也有较强的药用价值,于是他标记了这个区域,然后采摘了一背篓枇杷带回去。
晚上郑虎他们过来向方唯请教育种方面的问题,他便洗了一大盆枇杷招待他们。
“这个枇杷很好吃呀,现在外面都没得卖,莫非是野生的?”
方唯给他们上了一堂课,然后大家便坐下来,一边吃枇杷一边聊天。
郑虎第一个发现了问题,猜测自己等人吃的是野生枇杷。
“没错啊,我在山里发现的。那一带有很多枇杷树,起码有五六十棵,结满了果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