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4章 早朝风波,朝堂之争
天色尚未破晓。
御道上大臣们鱼贯而行,都是去参加早朝的。
皇上规定,在京六品以上的官员,都必须每日参加朝会。
正直倒春寒的时节,清晨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刺骨。
有些年老体迈的大臣们,在这寒风中更是显得步履蹒跚,瑟瑟发抖。
科举未开,皇上都是下诏征辟人才,其中不乏年事已高的。
比如国子监助教钱宰,就是位年逾七十的老人了,他颤巍巍的走在御道上,抬眼望了眼奉天殿,一叹,念了首诗。
四鼓咚咚起着衣,
午门朝见尚嫌迟。
何时得遂田园乐,
睡到人间饭熟时。
他是想回乡了,虽然他的文章深得皇帝赏识。
寒风凛冽,他的身子骨实在是承受不住。
可他不知道,他不经意有感而发的一首诗,旁边站岗的禁军听的清清楚楚。
钱宰加快了脚步,进了奉天殿,顿感暖和了些。
而大部分大臣,是没有资格进入奉天殿的,只能站在外头,有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进奉天殿。
“皇上驾到!”
没多久,随着太监总管王景弘那清脆的声音响起,皇帝来了。
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。”
朝参之后,皇帝朱元璋坐在龙椅上,目光扫过,淡淡一笑:“咱刚刚听到一首诗,甚是有感,想必诸位爱卿也会有同感。”
说罢,他便念了钱宰刚刚走在御道上念的那首诗。
钱宰当场就麻了,怎么这么快就传到皇帝那了?
其他大臣也瞬间屏气凝神。
特么,陛下这又是要搞事情啊。
……
“这是谁作的诗啊?”朱元璋念完问。
站在队伍中的钱宰连忙站出来,跪下:“臣钱宰知罪,臣……臣本无心,无心啊。”
“哼,钱宰。”
朱元璋冷哼一声,目光如刀,“咱身为天子,尚且日起四更,披星理政,深夜秉烛批阅奏章,日不暇食夜不安寝,还必须甘之如饴,这是为什么?”
“臣日日早朝,从未间断,只是……只是……”钱宰慌了。
“好了,咱可没有嫌你迟啊。”朱元璋微微皱眉,“嫌字,改作忧字如何?午门朝见尚忧迟。”
“臣……好……”钱宰颔首。
“咱念你年事已高,且放汝去,好好熟睡矣。”朱元璋挥挥手。
钱宰懵了。
<div class="contentadv">
他没想到皇帝不但不惩罚自己,还放自己归田园。
其他大臣们也都傻眼。
“臣谢皇上隆恩。”钱宰重重拜了三拜。
而后,他起身退出了大殿。
朱元璋望着他,想着他家中该还有儿子,孙子,这个年纪是该回去含饴弄孙了。
他刚刚是想到了朱四爷,将心比心,这才放钱宰离去的。
“好了,有事启奏。”他收回心神。
大殿之上,朝臣们开始陆续奏报事务,其中最先挺身而出的是中书省的丞相,李善长。
他声音洪亮,带有几分严峻:“陛下,前日京城之内,发生了一起震惊朝野的大案。帮派之间爆发激烈械斗,导致的死伤人数已过百人之多。大都督府的都督佥事朱亮祖,率领官军前往镇压,然而,那些不法之徒竟然胆敢公然抵抗,甚至对官军发动攻击,致使亲军指挥使朱暹惨失一臂。”
李善长说到此处,眼中怒火熊熊:“这简直是岂有此理!在天子的脚下,他们竟然如此嚣张,这分明是要造反啊。臣请旨,立即调派大军,对那些胆大妄为的刁民进行彻底剿灭,以儆效尤!”
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听了李善长的奏报,目光变得清冷,但脸上却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。
他在心中暗自揣测,李善长竟然会最先站出来说这件事,要么他与京城的那些暗势力有着不为人知的勾结,要么他是护着谁。
否则的话,他为何要如此积极地参和进来呢?
就在这时,中书省的左丞杨宪也站了出来,他恭敬地向朱元璋禀奏道:“陛下,臣有本要参。臣要参都督佥事朱亮祖。
他身为大都督府的都督佥事,却私自调兵镇压民间的帮派械斗,这显然是越权行事,犯了军中的大忌。
帮派之间的争斗自有应天府的衙门和锦衣卫去管辖和处理,大都督府何时需要插手这些琐碎事务了?”
李善长似乎预料到杨宪会站出来,冷哼一声,气势如虹,他是丞相之尊百官之首,因此言辞之间充满了自信和决断。
“杨大人,你口口声声说朱亮祖私自调兵,可有何证据?须知,京城乃国家重地,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。朱亮祖身为大都督府的都督佥事,有责任维护京城的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