。
就在倭国军队开进汉城的第二天,那股起义的力量突然宣布放弃起义,并且退出所占领的州县。
高丽国王也如释重负,立刻向清廷和倭国发出请求,我们局势稳定了,两位大爷都请回吧。
清廷这边不愿意与倭国开战,自然是乐意撤退的,但是倭国那头,却不肯撤。
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么个机会,哪能轻易放弃?
于是,接下来就进入了扯皮时间。
以李中堂为首的清廷官员,试图用“以夷制夷”的外交办法,利用俄、英向倭国施压,迫使倭国撤兵。
然而,在倭国外务省大臣的斡旋之下,俄、英都默许了倭国向清廷开战。
李中堂“以夷制夷”的外交策略没能奏效。
这么大的事情,国际上都在关注着,国内哪能不知道?
在奉天念书一年多,通过各种手段打通了跟盛京将军府关系的陈允哲,自然也得知了一些消息。
所以在接到了弟弟的信之后,陈允哲立刻意识到,曲绍扬很可能是预见了什么,也许接下来真的会有一场战争。
所以,陈允哲立刻跟来人说,让他回去告诉陈允瀚,抓紧时间收拾东西。
把父母、何青竹母女,或者送到奉天,或者送去猫耳山。
奉天是清廷祖陵所在地,事关社稷宗庙,即便真的有事,朝廷也会派大军力保。
而猫耳山位于鸭绿江上游,地触偏僻,也不是什么兵家必争之地,应该也很安全。
反正不管去哪儿,提前做准备总是没错儿的。
就这样,送信的人立刻返回宽甸,告知陈允瀚。
陈允瀚拿不定主意,还是找父亲商议。
“原本我和你娘就打算,等静雅过了周岁,我们就去猫耳山照看你妹妹。
既然这样,那就让青竹和静雅跟我们一起走吧。若是没啥事儿,等你妹妹生了孩子,满了月,我们就回来。”陈郎中当即拍板决定。
陈允瀚一寻思也行,于是就这么说定了,抓紧时间收拾东西,派人护送父母妻女前往猫耳山。
就这样,五月末,陈郎中一行到了猫耳山。
曲绍扬这边得知消息,赶忙和陈秀芸领着根锁、根有,前去迎接。
“爹、娘、二嫂,一路辛苦。哎呦,小静雅都这么大了,可真俊啊。”
一见面,曲绍扬先跟老丈人、丈母娘打招呼,随即就看见了被何青竹抱在怀里的小姑娘。
一周岁多点儿的小姑娘,长得又白又嫩,肉嘟嘟的小脸,跟糯米团子似的。
头顶用红绳绑了个朝天辫儿,身上穿着桃红色的衣衫,看上去还真有点儿像民间传说里的人参娃娃,着实招人稀罕。
根锁和根有两个,在母亲的示意下上前来,乖乖喊了姥爷、姥娘、二舅母。
然后俩男娃的目光,也都看向了二舅母怀里那个漂亮的女娃娃。
“静雅妹妹,我是你大表哥,这是你二表哥。”五岁的根锁,口齿伶俐,表达能力非常强。
那边,陈秀芸也扶着腰上前来,见过了父母和嫂子。
李氏一看闺女这身形,顿时就皱起了眉头。
“你不应该是才怀孕七个来月么?我咋瞅着跟人家快要生了的差不多。
走走,赶紧回家去,我给你看看,咋瞅着不像怀了一个啊。”
陈秀芸在信里一直没提这事儿,李氏也不知道,今天一见面,属实给她吓了一跳。
“娘,不用看了,我这肚子里应该是俩。”陈秀芸摸了下肚子,笑道。
“你知道是俩,咋不跟我们说呢?好几次写信,你一个字儿都没提。
你要说是怀了俩,我和你爹早就回来照看你了。”
李氏一听,气的不行,声音都忍不住拔高了些。
“这得亏是我们没去奉天,来猫耳山了,要不然,你生孩子可咋办?”
双胎生产的风险,可比单胎大多了。
就猫耳山这地方,哪有几个好产婆啊?唯一医术可以的,就是陈秀芸了。
可她再能耐,也不可能给自己接生啊。
李氏此刻真的很庆幸,他们两口子选择来猫耳山。
“娘,没事儿的,我还行,没觉得咋地。”
当着嫂子的面儿,陈秀芸能说啥?只能说好听的呗。
“走吧,爹、娘、嫂子,家里都收拾好了,咱们先回去再说。”
原本安德斯等人住在陈家,现如今都搬走了。
去年修围子的同时,又在空地处盖了不少房子,专门给安德斯他们预备的。
每家两三间屋子,各自开伙做饭。
陈家这边空出来了,前阵子陈秀芸就让人把里里外外都打扫了一番,这两天又重新收拾了一回,啥都安排好了。
等众人进了陈家,李氏第一件事就是跟闺女去里屋,给闺女检查了一下。
“嗯,看这个样子,确实是怀了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