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玉辰啊,"周允放下手中的茶盏,意味深长地说道,"你可知道,自古以来,文圣的地位有多重?"
萧玉辰恭敬答道:"文圣乃天下士子之表率,一言一行,皆关系天下文道兴衰。"
"不错。"周允点点头,"那你可知道,历朝历代,文圣与帝王之间,又是怎样的关系?"
这是试探。
萧玉辰神色平静:"文圣辅佐明君,共襄盛世;明君礼贤下士,共兴文道。"
"哦?"周允眼中精光一闪,"那依你看,文圣是该主导朝政,还是该专注于文教?"
又是一个试探。
"文圣之责,在于弘扬文道,开启民智。"萧玉辰不卑不亢,"至于朝政,自有陛下圣明。"
周允满意地笑了:"你倒是看得通透。那你觉得,天下士子,该以谁为尊?"
这是最后的试探。
萧玉辰躬身行礼:"天子在上,臣子在下,此乃天理。文道昌盛,也需仰赖圣上垂青。"
周允大笑:"好!好!"
他站起身,来到萧玉辰面前:"玉辰,你果然不负文圣之姿。朕相信,有你辅佐,我大疆的文道必将更上一层楼!"
萧玉辰恭敬叩首:"臣必当竭尽全力,为陛下分忧。"
这一番对答,看似平常,实则暗藏玄机。
周允试探了三次,萧玉辰都完美应对,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,又不失文圣的气度。
更重要的是,他始终将自己放在臣子的位置,没有丝毫僭越之意。
这正是周允想要的答案。
试探过后,周允的态度明显轻松了许多。他重新坐回御案后,给萧玉辰也赐了座。
"玉辰,朕一直有个疑问,"周允忽然问道,"你为何读书?"
萧玉辰神色平静:"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"
这十六字一出,周允猛地站起身来:"好!好!好!"
他连说三个"好"字,眼中异彩连连:"这才是读书人的本分!这才是圣人之道!"
"如今的士子,十个有九个都是为了功名利禄。"周允感慨道,"能像你这般明白读书真谛的,已经不多了。"
萧玉辰恭敬道:"一切都是恩师张大学士教导之功。"
"张怀瑾确实是当世大儒。"周允点点头,"不过......"
他意味深长地看着萧玉辰:"就算是张怀瑾,也没有引动过文圣显灵啊。"
萧玉辰不卑不亢:"臣不敢与恩师相比。"
"你这孩子......"周允笑着摇摇头,眼中满是赞许。
这一刻,御书房内的气氛,已经不再是君臣相对,倒更像是一位长者在与后辈谈心。
"玉辰啊,"周允端起茶盏,语气温和,"朕封你为翰林院修撰,加六品官衔,你可满意?"
萧玉辰恭敬道:"陛下隆恩,臣感激不尽。"
"嗯......"周允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,"不过,以你的才学,以你未来文圣的身份,这个官职似乎还是低了些。"
萧玉辰连忙道:"臣年轻,还需历练,这个官职已经是破格提拔了。"
"年轻有什么关系?"周允笑道,"朕看你心性沉稳,胸有大志。若是......"
他顿了顿,目光中带着试探:"若是朕将永宁公主许配给你,你觉得如何?"
萧玉辰心中一动。
他知道,这是皇帝要将他牢牢绑在皇室这边的意思。
虽然这是莫大的恩宠,但他心中却有些抗拒。不仅是因为他还不想这么快被权力的旋涡所困,更是因为皇帝跟他父亲,武昌侯之间交情已经超出了普通的君臣。
"陛下,"萧玉辰躬身道,"臣......臣恐怕配不上公主。"
"怎么配不上?"周允笑道,"你可是未来的文圣!"
萧玉辰沉吟片刻:"臣出身低微,又是庶出......"
"这有什么关系?"周允摆摆手,"朕看重